項目

仁‧愛晚晴

「仁‧愛晚晴」是一個應對老齡化社會的教育系統工程,自2011年5月起,分階段開展五個主題,包括一、老人失智症之預防及照顧;二、慢性疾病處理及臨終關懷;三、健康老齡化及代際關係之凝聚;四、長者的心社靈照顧;五、社區及院舍的老人照顧。結合學院發展,現時以「老人失智症的預防與照顧」為切入點,幫助社會倡導人類特有,特別是中華民族仁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優秀文化,讓長者過一個具保障、有尊嚴、有發展的晚年。推動並實踐特區政府所倡導的「原居安老」、「提升居民生活素質」,達至建構和諧社會目的。分別為市民大眾、照顧者及從事護老工作的醫護及社福界專業人員,提供一般性及專業性的老年學教育(知識、技能與價值)。同時,透過國際交流合作,培養出色老年學學者,成為老齡化社會的服務領袖。


  項目立足於澳門本土的社會文化背景,結合本學院發展目標,具有多學科多專業跨職系合作、全面完整系統的特點。此教育工程突出積極老化概念,以實證為本來設計項目內容以及培訓形式;學術支援機構包括香港中文大學那打素護理學院、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等;項目運作充分與護理學院的教學、研究相結合,從而保證計劃的人力與實證支援;同時社區合作伙伴是以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澳門工會聯合總會、澳門明愛、澳門婦女聯合總會、澳門失智症協會等民間組織,並配合不同組織團體的年度活動,發揮推動和提升之功能。該項目推動失智症防治工作連續多年成為澳門特區政府施政報告的工作重點之一,並且一直得到澳門特區政府社會工作局及衛生局贊助。項目設計如下:
 

仁愛晚晴計劃系統圖



  

生死教育

死亡是每個人必經階段,而受華人文化影響,我們常常對死亡避而不談,亦少有機會被教育或被提醒如何適當地處理生與死。接受生死教育,學習面對與死亡相關的事物,才能正視死亡,用健康的心態面對死亡,更能珍惜現有,活好當下。相對於同受華人文化影響的台灣、香港,澳門的生死教育起步較晚,多以講座或活動形式為主,尚未形成科學的體系。澳門鏡湖護理學院從2013年起為護士學生開設了「生死教育」選修科目,同時與社團機構合作,在社區參與及推動大眾的生死教育活動,並開展相關研究,為推動澳門的生死教育奠定基礎。我們希望能為大眾的生死教育盡一份力量,學院的生死教育以研究為基礎,引領多層次、多形式的活動。

社區救護-全護皆「Pro」

近年來,隨著社會對院前救護教育與服務的需求,學院於2016年成立本項目組,旨在培養更多適應社會發展的救護人才。全護皆「Pro」是推廣社區救護的一個計劃,「Pro」是指「BLS/AED Provider」,即為「基礎生命救援術及自動體外心臟除顫術的提供者」的意思。


  普及基本應急與救護能力不僅可提高市民自身、訪澳旅客及社會的安全,更是增進個人內在素養與傳播「助人自助、救人自救」等正向生活態度的基礎。因此,對護士學生、學院教師、醫護人員乃至全澳市民,推動院前救護的教育、科研與服務,有其必要性與深遠之意義。

品格與才能並重
關懷與護理同行

聯絡我們
電話 : (853) 8295 6200
傳真 : (853) 2836 5204

離島醫療綜合體校址

澳門特別行政區路環離島醫院大馬路447號離島醫療綜合體-澳門鏡湖護理學院大樓

永久校址

澳門鏡湖馬路35號地下

官網instagram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