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歷史

澳門鏡湖護理學院前身是鏡湖護士助產學校,是澳門鏡湖醫院慈善會屬下的機構,創辦於一九二三年秋,迄今接近一個世紀。鏡湖護士具有刻苦耐勞,積極進取,熱誠負責的優良傳統,在本澳和鄰近的穗、港以至海外各醫療機構均備受讚賞。鏡湖護校比鏡湖醫院遲建逾半個世紀,乃因當時西醫尚未普及所致。一九一九年留醫所落成後,留醫病人增多,護理工作繁重,乃有創建護校之議。創辦之初,原名「鏡湖高級護士學校」,當時因西醫尚在起步,護校亦因陋就簡,僅具雛形,並聘請陸鏡輝、趙振東、余雅閣、彭瑤之、彭偉田、李漢風、李傅堂、吳冠琰等八位醫師擔任義務教員,並按中華護士學會規定,設置各項課程,分科教授。一九二六年首屆畢業生六人。

一. 「七月七日」事變導致醫務發展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蘆溝橋事變,接着香港淪陷,各地人士湧到澳門,導致醫務發展,因而急需護理人才,乃於現今第二門診部修建校舍一座。護校校長初由西醫顧問團成員,鏡湖值理黃耀堅醫師擔任。在護理教育方面,得到林柳堅女士等大力興革,為護理專業奠定良好基礎。一九四五年秋,柯麟醫師繼任護校校長。為適應國內醫療制度,課程以中華護士學會編定之教材為標準,並將校名改為「澳門私立鏡湖高級護士職業學校」,對學生的訓練管理,日趨嚴謹。

一九四八年,增設助產科,修業期為一年,並將原定護士科三年零九個月之修業期改為三年,校名亦改為「澳門私立鏡湖高級護士助產職業學校」。

一九五一年,為適應需要,將在學各級課程漸次縮短修業期限,校名再改為「澳門私立鏡湖護士助產學校」。

一九五四年,隨着醫院發展,護理工作日益繁重,對護士的質與量需求日趨迫切,乃將護士科修業期增為三年,助產科一年,確定護士助產科為四年制。並指定第四年學習重點放在產科和病室實習上。

由於醫院各部門和護校都在擴充發展,原有院舍及護校課室宿舍不敷應用,幸得慈善會主席何賢先生及香港殷商何添先生昆仲慷慨解囊,捐資興建紀念其尊翁何澄溪先生之「澄溪紀念堂」以作為護校新校舍及護士宿舍,一九五六年四月落成啟用,自此護校有了一個更佳的學習環境,便於集中培訓管理。

二. 制定護士助產學校暫行規程

一九五七年,護校全面總結三十多年之辦學經驗,制定「護士助產學校暫行規程」,對學制、課程、教學進度、實習制度、生活規章、學生獎懲條例等,均有明確規定,並設教導主任和各班級導師,逐步推行學生家訪,重視品德培養,以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積極貫徹「聽、看、做合一」的教學方針,嚴格要求學生在學習和工作中處處為病人着想、謙遜勤懇的優良作風。由於採取上述一系列措施,學生的護理水平和服務態度有了明顯提高和改善,畢業護士無論留院或到本澳及其他地區的醫療機構服務,均能勝任,並獲好評。

一九六九年,護校曾一度改為三年制,以招收更多學生。推行三年後,按實際需要,於一九七三年重新改回四年制。

三. 一九七一年加建校舍

一九七一年,鑑於護士和學生激增,原有三層校舍未敷應用,護校再加建一層,並進行全面裝修,使學校與宿舍成為一個整體。

四. 校舍設施不斷擴大

從一九七六年至一九八五年十年間,護校又有較大變化。宿舍安裝風扇,設立學生值夜房,課室由木板間房改為磚砌成房。並改善有關設備,大大方便了師生的教與學。同時增添體育課,使同學們在德、智、體方面都能均衡發展。隨着社會的進步,電化教學逐漸普及,護校先後購置了幻燈機、電影機、投影機及錄影機等設備,並購置一批教學影片,護校老師在繁重教學工作之餘,自己鑽研,動手拍攝了一些護理技術操作的錄影帶。個別科任老師也按需要拍攝了一些幻燈片,運用形象教學方式,既生動又容易理解,使學生容易吸收。

一九八五年,學生宿舍進行了全面維修,制定宿舍規則,聘請舍監負責監管工作,使宿舍管理更趨完善。同時學生的實習及上課時間改為每天八小時制,方便同學有較充裕時間溫習。由於當時護理人員短缺,供不應求,而助產士則需求較少,一九八五年招生委員會通過,將原來護士及助產四年學制改為護士科三年制,助產科一年制,而後者是根據需要,從護士畢業生中選拔與自願結合辦法送去學習,這樣可使絕大多數畢業生從事護士工作而免去一年助產課程的學習,有關課程編排及臨床實習亦作了調整。

五. 入學資格提高為高中畢業生

一九八九年九月五日鏡湖護士助產學校獲澳門政府正式批准註冊,是年下半年調整一年級學生學習和實習時間編制,使學生學習理論與工作實踐更好地結合,對醫院人力分配亦有好處;學生值夜休息室、護校實習室及教導處先後安裝冷氣設備,既重安全,也使學校的環境得到進一步的改善、學生的生活津貼費亦有了較大幅度增加。

一九九一年開始,本校學生入學資格提高為高中畢業生,以適應社會醫療衛生及護理專業發展,使他們日後有進修大學學士學位的機會,一九九二年因應政府學制的規定,將學制改為三年(不設助產科)。一九九三年學校為了普及本澳護理知識水平,首次開辦一年制「基礎護理知識培訓班」課程,其特點是不妨礙學員本身的工作,在業餘時間修讀,能掌握一定的護理知識,非常適合各個機構人員學習,消息刊登後反應熱烈,報讀人數甚為踴躍。

由一九九三年開始,本校為普及護理知識,相繼開辦了一年制「基礎護理課程」、「老年護理學證書課程」、「健康助理員課程」及「幼兒護理課程」等。為配合學校的發展,在師資及資源配備方面均作出很大努力,務求為有志從事護理行業的年青人、各行各業欲學習護理知識的人士,提供理想的學習場地,為澳門社會培養高素質的護理人員,提高全民保健意識,造福社會和市民。

九十年代初期,學校着重從三個方面加強教育管理:(一) 提高護理質量; (二) 重視學生品德教育;(三) 改善學生學習和生活環境。

六. 護理教育提升至高等教育層次

一九九四年初獲政府在法律上認可我校畢業生與政府同類學校畢業生學歷等同。上世紀九十年代,澳門政府決意將護理教育提升到高等教育範疇,本校為適應社會需要,經過鏡湖醫院慈善會廣泛諮詢和深入探討,基於歷史和多方面因素,決定在原有基礎上,在政府的經濟資助下,借助本地、香港和國內的技術力量,把護理教育提昇至高等教育水平。

本校的提昇,獲澳門政府的大力支持及資助,還得到澳門教育界人士、醫療護理同仁、社會各階層人士以及鏡湖醫院慈善會和鏡湖醫院的支持和襄助。同時也得到鄰近地區護理專家及同仁的幫助和支持。

一九九七年六月六日,與香港理工大學簽署顧問合作協議,指導編寫大專課程。此課程編寫完成後,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初,由英國、美國、澳洲、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護理專家、教授、學者組成的國際評審團,對課程進行學術評審並予通過。澳門鏡湖護士助產學校高等護理專科課程由一九九八年九月開辦。

七. 與協和合作開辦學士學位課程

本校並獲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答允,為我校培訓師資人員,學費得到澳門熱心人士的支持贊助。一九九八年四月二十九日簽定「定向培養學生」協議書,我校每年可選派二至四名優秀畢業生,入讀協和護理學院本科三年級學習兩年,完成全部學業並達到所規定要求者,授予護理學士學位。一九九九年開始,本校再與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護理學院合作,在澳門合辦「在職護理學位課程」,學制兩年,是澳門舉辦的首個護理學士課程,於二零零一年七月二十一日產生第一批畢業生,共開辦了三班,培養了一百二十六名學士學位畢業生,在澳門各醫療機構擔當重要角色。

八. 澳門鏡湖護理學院成立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五日獲前澳葡政府正式批准,頒佈第418 /99M號訓令「鏡湖護士助產學校」改名為「澳門鏡湖護理學院」,從此揭開了新的一頁。

九. 開辦護理高等專科學位補充課程

澳門回歸後,在特區政府的關懷下,為求在職護士能有一個進修的機會,學院於二零零一年二月開辦了「護理高等專科學位補充課程」,設必修科及選修科,讓護士們按自己需要選擇時間修讀,報讀人數一百八十三人,一百六十八人畢業。

十. 學院擴建工程

為配合課程的發展及教學的需要,學院於二零零一年八月開始在原校址進行擴建及裝修工程,面積由原來二萬四千平方呎增加至四萬二千平方呎。增添大量先進教學設備,設有更多的課室、演講廳、實驗室、圖書館及活動場地等提供予學生使用,為學生提供更完善舒適的學習環境。

十一. 開辦護理學學士課程

隨着社會發展需要,本澳必須進一步提高護理素質,開辦護理學學士學位課程是大勢所趨。二零零二年九月學院獲特區政府批准開辦四年制「護理學學士學位課程」。

十二. 學士學位課程的評審

二零零二年十二月,學院邀請了英國、美國、巴西及香港護理教育專家到訪學院,對學士學位課程進行評審並獲得通過。評審專家對課程提出寶貴的建議,學院在聽取專家意見後,課程作出相應的改進。同時,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積累經驗,不斷完善課程的設置及改善教學方法。

為使課程面向世界,與國際接軌,學院於二零零九年進行了課程的中期評審,二零一五年邀請了英國及香港護理專家進行課程審視,均得到評審專家的充分認同。

十三. 學士學位課程第一屆畢業生誕生

二零零五年七月,經過師生四年努力,終於見到成果,護理學學士學位課程第一屆畢業生誕生,是學院發展一個重要里程碑。

十四. 開辦護理學學士學位補充課程

根據本澳二零零三年一項研究指出,當時有百分之四十九點一的在職護士打算進修學士學位或以上課程,證明護理人員對於自我提升、終身學習意識強烈。學院遂在二零零五年二月開辦二年制「護理學學士學位補充課程」,得到廣泛回響。此課程於二零一五年邀請了泰國及內地護理專家進行課程審視,得到評審專家認同。

十五. 開辦護理學專科深造課程

配合社會醫護發展需要,致力培養高素質護理人才,學院於二零零八年九月與香港醫院管理局合作開辦二年制「護理學專科深造課程」,這標誌着學院的教學層次從學士學位提升至學位後專科。學員畢業時獲學院頒授學位後護理學專科文憑及香港醫院管理局頒授護理專科證書。為應對特區政府對課程臨床學習時數的要求,並讓培訓更切合本澳醫療系統及市民的需要,學院於二零一七及二零一八年對本澳三間醫院的專科臨床學習基地進行認證,獲得來自本澳及香港組成的專家組一致通過。

十六. 開辦護理學專業碩士學位課程

在得到國家教育部、中聯辦和澳門特區政府的幫助和批准,以及中山大學的支持和信任下,學院與中山大學在澳門合作開辦三年制「護理學專業碩士學位課程」,這標誌着學院的教學再次邁向新的高度,進入新里程。學員畢業時獲中山大學頒授護理專業碩士學位。學院方面負責教學管理,並有四位學院教授受聘為中山大學研究生副導師,承擔課程部分教學和科研輔導工作二零一七年繼續與中山大學合辦專業型「護理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

十七. 成立護理及健康教研中心

澳門日趨老齡化,為深化實踐學院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三結合的方針,配合特區政府施政重點,學院於二零零六年開始籌備成立護理及健康教研中心,並於二零一二年九月正式成立啟用,開展一系列研究和教育項目。

二零一一年四月開展「仁.愛晚晴」應對老齡化社會教育系統工程,主要由護理及健康教研中心具體執行運作,開展至今收到了良好的效益。「仁.愛晚晴」是一項多學科、多專業、跨職系合作,全面完整的社會教育系統工程,獲澳門特區政府社會文化司的支持,衛生局和社工局的贊助,香港中文大學那打素護理學院、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以及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任專業指導,並先後與澳門工聯、街總和明愛等社團簽訂了合作協議。工程的首個關注點是失智症,失智症防治工作自二零一三年起多年成為特區政府施政重點工作,崔世安行政長官在二零一四年參選連任的政綱中亦把失智症早期預防工作作為政綱的重點之一。

目前,在護理及健康教研中心立項並做出成績的領域包括長者認知能力評估、生死教育及社區救護。

十八. 成立護理臨床教師培訓委員會

本學院與澳門理工學院高等衛生學校為將臨床教學規範化,聯合本澳三所醫院(鏡湖醫院、仁伯爵綜合醫院及科大醫院)、衛生中心等醫療機構的護理領導共十二人,於二零零七年四月成立《護理臨床教師培訓委員會》,並開辦《護理臨床教師培訓課程》和《護理臨床教師培訓進階課程》。開辦課程的目的旨在提高臨床師資,透過課程的培養,塑造具備理論、結合實踐的臨床教師。完成《護理臨床教師培訓課程》學員均獲得委員會確認為「護理臨床教師」,並表列於護理臨床教師名冊之內。

十九. 成立育仁中心加大支援學生管理工作

為了更好將課程結合學生工作,培育學生的全人成長,達至「仁」的目標,學院於二零一三年在教學部下成「育仁中心」,以團隊方式管理學生工作,包括學生工作負責人、學生工作協調員、班導師、屬會導師及心理輔導員。在院長領導下,合力為全校學生提供學習、生活及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及輔導,發揮同儕學習精神,讓學生在關懷的環境下安心學習,共同成長。

二十. 擴充教學場地

為了緩解實驗室地方緊張,落實將教學、科研結合服務於市民大眾,學院租借了鏡湖醫院慈善會同安大廈裝修為同安護理實驗室、護理及健康教研中心,於二零一二年正式投入使用。同安護理實驗室內設有床單位九個,所有床單位都有中央負壓及壓縮氣體裝置,作為練習危重病護理時所需的設施,以訓練學生應對臨床情境之實務能力。此外,其中三個床單位兼備單面反光鏡櫃及自助錄影系統,學生可利用該系統自行製作操作影片,並可透過回顧影片內容以反思自身學習情況及需改善的地方;同時,老師們運用此系統進行技能評核時能達一致性及客觀性。

為解決教學空間嚴重短缺問題,保障教與學的質量,在特區政府和澳門日報的支持下,借用澳門日報大廈十三至十六樓作為教學場地,命名為澳門鏡湖護理學院望廈校址。於二零一二年十月開始裝修工程,裝修設計和設備按照教學需要,以簡約、節儉、環保為原則,配合學院總部及過渡未來離島醫院新址一起設想,以功能互補、支援教學、方便管理為目的。望廈校址增補了目前所缺乏的課室、研討室、專科實驗室、健康教研中心及研究設施和學生活動場地等。擴大了圖書館,增加了電子書,增設和更新教學設備,極大地改善了教學環境。二零一三年九月正式全面投入運作。

二十一. 護理人才聯合培養新模式

為鞏固教師的臨床經驗,以及增強臨床護士的理論基礎,學院於二零一三年開始與鏡湖醫院合作推行「高層次護理人才聯合培養發展計劃」,雙方委派教師/護士參與教學/臨床工作,使臨床護士和護理教師在專業範圍中角色互換,真正做到臨床、教學、科研全面提升能力。

二十二. 合辦職中課程創澳門職業技術教育新里程

為了讓職中學生及早規劃未來職業方向,培養護理範疇應用人才,二零一四年起校外進修部與中葡職業技術學校合辦三年制「高中健康照顧課程」。課程讓有興趣投身醫護照顧工作的高中生提早了解相關範疇的工作性質,學習健康照顧知識與技能,有一定比例的畢業生升大選修醫療類課程,如醫學、護理、物理治療等。

二十三. 國際權威學術評鑑機構素質核證獲佳積

為了提高辦學水平及學術形象、應對新高等教育制度對院校評鑑的要求,學院持續完善內部素質保證系統的同時,亦自發邀請外部機構作評鑑,於二零一五年邀請了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證局[Quality Assurance Ag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QAA)]為學院進行院校素質核證,審視了學院自評報告和相關文件,並派出核證小組來澳進行訪察。該局對學院的學術水平、學習機會的素質、資訊發放及素質提升的方法四方面全部給予信心評級,並確認學院四項優良作業,包括學院的學術水平、對學生提供廣泛學習支援、畢業生就業及持續進修比例高等。

二十四. 開辦居家護老培訓課程及時回應需求

因應社會對長者照顧的壓力的重視與關注,為回應社會對長者照顧迫切的需求,校外進修部於二零一五年起開辦「居家護老者培訓課程」,透過授課、遊戲、分享和練習等方式,增強護老者的照顧能力和信心,懂得在照顧過程中對患者健康問題作出適當的處理,使患者得到尊嚴及安全的生活環境。

二十五. 學士學位課程採用成效為本課程設計,首推英中及中英班授課

二零一五年課程審視後,參考專家意見完善課程,採用以成效為本的課程設計,調整理論與實踐教學時數,以更符合國際標準和本地區對護士的要求。在四個年級分別採用了新舊兩套的課程文本,並實施敎學語言改革,因應同學的英語能力,將新生分為中英班及英中班,中英班英語授課比例約三成,英中班英語授課比例約五至六成。

二十六. 培訓失智症照顧策劃師

學院於二零一七年首次聯同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及澳門失智症協會合辦「失智症照顧策劃師課程」,並獲得國際失智症協會(ADI)專業認證。課程旨在培訓本澳護老機構的前線專業人員,為失智症患者及家人提供更全面的照顧計劃。由社會工作局推薦其資助機構的員工報讀,學員主要來自本澳護老機構的醫生、護士、社工、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等健康相關專業人員。

二十七. 開辦非護理專業高教課程

學院於二零一七年開辦「應用老年學證書課程」,此課程為學院首辦的非護理專業高教課程,學生來自不同專業領域,包括醫生、護士、物理治療師和社工。

二十八. 首次自主開辦碩士學位課程

隨着社會進步及發展,疾病型態亦不斷改變,護士的素質、技能乃至科研能力需要跟上節奏。經歷超過十年的籌備,學院於二零一七年邀請了澳洲、香港及內地護理專家進行新課程認證,於二零一八年獲澳門特區政府批准自主開辦「護理學碩士學位課程」。課程學制兩年,課程設置參考了本地及鄰近地區醫療社服機構、醫護專業團體及學士學位畢業生等持份者、專家學者等意見,切合社會及醫療服務的實際情況,並貼合國際趨勢。這個課程亦為澳門歷史上首個學院層面高校獲批准開辦的碩士課程。

二十九. 設立「橫琴醫院培訓基地」

學院為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助力建設健康灣區,以及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的具體落實,於二零二一年設立「澳門鏡湖護理學院駐珠海市人民醫院醫療集團橫琴醫院培訓基地」。培訓基地提供了平台進一步推動學院在廣東省開展護理、健康、長者照護等領域的培訓課程和交流活動,創設更廣闊的臨床學習和交流機會,亦是澳門青年了解及抓緊大灣區的醫療與護理發展的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三十. 離島醫療綜合體新校址落成及啟用

澳門特區政府於二零一二年施政報告中列出了離島醫療綜合體旁興建學院新校。二零一四年啟動由衛生局、鏡湖慈善會及承建商代表組成之三方會議,就新校的設計與興建規劃交換和共識意見。新校的總建築面積約三萬三千四百平方米,地面十六層,地庫三層,共十九層。鏡湖醫院慈善會劉永誠理事長與教育及青年發展局龔志明局長於二零二二年五月十二日在教育及青年發展局簽署護理教學大樓相關協議書,學院獲准使用離島醫療綜合體護理教學大樓作非牟利的高等院校活動,並於二零二二年六月至八月搬出在鏡湖醫院內的澄溪紀念堂和望廈校址,遷入離島醫療綜合體新校址辦學,。新大樓中有數樓層為其他政府部門使用。學院為配合發展以及學生所需,擴大和增加不同的教室、功能室與教學設施設備;包括擴大圖書館、護理及健康教研中心和專業才能培訓中心,如基礎及不同專科的護理實驗室,增加傳染病模擬病房及VR虛擬病房、標準化客觀結構性臨床技能考試中心 (OSCE) 和生命體驗館。設基礎醫學實驗室、各類型教室、輔導室、討論室、育仁中心與學生及教師宿舍等。

三十一. 成立「健康老齡研究中心」

學院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社會老齡化及長者健康等議題,通過專注於長者健康及失智症相關領域的研究,致力於為長者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質及長照服務,同時提升民眾對失智症的認識。近年來,學院的教研團隊進行了多項本地及跨地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不錯的成果。在這個背景下,學院於二零二三年成立了「健康老齡研究中心」,匯聚不同專業領域的教研人員,共同合作,開展跨學科的研究,以更全面的方式來探索長者健康的問題,提升學院在老齡與健康領域的研究能力,成為本地區健康與長者照護政策的引領者。

三十二. 慶祝創校百周年

二零二三年,澳門鏡湖護理學院興辦教育迎來了一百周年。創校以來,得到了很多機遇,同時亦面對許多困難和挑戰,學院團隊總是懷著最大的幹勁、不屈不撓的精神和毅力,向前邁進,終堅守培養優秀的護理與健康科學人才的使命。在學院每個發展階段,得到祖國、特區政府、中聯辦、外交部駐澳門特派員公署、境內外各社團機構和社會人士等對學院的大力支持和鼓勵,以及歷任慈善會與校董會主席和前輩們打下的基石、歷屆校友們和退休教職工們一直以來的眷顧和愛戴、一群長期為護理教育事業黙黙耕耘和無私奉獻的教職員工們努力拚搏等共同造就而成為今天的澳門鏡湖護理學院。

三十三. 未來發展

隨着遷入了離島醫療綜合體校址及邁進第二個百年新征程,學院將配合社會需要加大招生名額,協同教學空間的擴張、軟硬件設備的升級,有信心在護理高等教育、護理與健康普及教育、專業人員持續專業發展、研究及社會服務等方面開拓新景象,建成大灣區知名高等院校。

品格與才能並重
關懷與護理同行

聯絡我們
電話 : (853) 8295 6200
傳真 : (853) 2836 5204

離島醫療綜合體校址

澳門特別行政區路環離島醫院大馬路447號離島醫療綜合體-澳門鏡湖護理學院大樓

永久校址

澳門鏡湖馬路35號地下

官網instagram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