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發展規劃
1. 學院性質與辦學歷史

澳門鏡湖護理學院創辦於 1923 年,是鏡湖慈善會屬下的非牟利高等教育機構。傳承中山和鏡湖精神,共培養了3千多名畢業生。目前,約 70% 的澳門在職護士畢業於學院。在一個世紀歷史進程中不斷求變、與時並進,從中等職業教育發展至高等教育,1997 年開辦高等護理教育課程,1999 年 11 月 5 日由鏡湖護士助產學校更名為澳門鏡湖護理學院,2002 年開辦澳門首個四年制護理學學士學位課程;2018 年成功開辦澳門首個學院層面的高校碩士課程。2022 年 5 月,鏡湖慈善會與教育及青年發展局簽署離島醫療綜合體護理教學大樓「設施租用協議書」,同年中學院從鏡湖醫院內澄溪紀念堂校本部和望廈校部搬進大樓辦學。2023 年創校百年進行院校認證。

在 1999 年 12 月澳門回歸祖國以來,學院由開辦一個護理課程,發展到現在開辦/合辦多個包括碩士學位、學士學位及學位後文憑/證書的高等教育課程;從僅有碩士層次教師開始,至 2022 年 9 月擁有超過 60% 具博士學歷、及具護理專業與其他相關專業教學經驗的教師團隊。未來,在澳門特區政府新高教和資助政策下,以及搬遷到新的社區和教學場地辦學,學院將不斷調整發展策略,在一個世紀辦學基礎上迎接第二個百年的歷程。

 
2. 學院至2030年的發展策略
2.1 擴大招生、開辦多元課程、提升辦學層次
  多年來,學院一直配合特區政府的施政理念和衛生政策,招生人數與課程類型逐年增 加。22-23 學年起,學院按政府提出的招生數量要求擴大招生名額,學士學位課程(BSN) 從 120 名新生名額擴展到 180 名,碩士學位課程(MN)從 40 名增至 60 名,並為多招學生而訂立可行的配合方案,最終入讀新生共 203 人,包括 BSN 168 人、MN 35 人。學院 2023 年計劃開辦高教課程 5 至 9 個,學生人數從 2020 年 510 人增加至 2023 年的 540 人。除上述兩個主要課程外,還包括︰開辦哲學博士課程(PhD),籌辦與協和醫學院護理學院聯合培養哲學博士研究生,開展大灣區高校/機構之間人才聯合培養計劃,與廣州醫科大學等合作開辦 2+2 護理學學士學位課程,與湖南師範大學開展中外合作辦學的護理碩士課程項目等。
 
  24-25 學年,學院計劃開辦 9 類課程,學生接近 800 人,當中的新課程還包括將原有的學位後文憑層次,提升至護理專科碩士學位課程(MANP); 為不同專業人員開辦從學位後證書層次到應用老年學碩士學位課程(MAG),2025 年後,開辦以全英語授課的健康服務管理碩士學位課程(MHSM),至27-30學年計劃開辦護理學博士課程(DNP)。本科生與研 究生的比例,從現在的 7.3:1 逐步提升至 29-30 學年的 2.8:1。
 
  非高教方面,除原有的課程外,配合澳門醫療人員註冊制度對 CPD 學分的實施要求,開展醫療人員各類型 CPD 系列課程(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醫療專業委員會,2021)。

2020-2030年學生與課程發展規模:
年份
一年 – 三年
2020 - 2023
三年 – 五年
2023 - 2025
五年 – 七年
2025 - 2027
七年 – 十年
2027 - 2030
課程及
人數

(高教)
5 – 7類課程
7 – 9類課程
7 – 10類課程
10 – 12類課程
BSN 420 – 440 BSN
480 – 600
BSN
480 – 600
BSN
480 – 600
合作課程 (15 – 20) 2 + 2 課程 (20 – 30) 2 + 2 課程 (20 – 30) 2 + 2 課程 (20 – 30)
MN
50 – 60
MN 80 – 120
MN
80 – 120
MN
120
中外合作 (0) 中外合作 (30 – 60) 中外合作 (60) 中外合作 (60)
PDAN 10 MANP 16 MANP 16 MANP 16
    MAG 20 MAG 30 MAG 30
    PhD 4-6 MHSM 20 MHSM 20
        PhD
6
PhD
6 – 8
            DNP 20
證書 / 文憑
30
證書 / 文憑
30
證書 / 文憑
40
證書 / 文憑
50
本科生
研究生比
7.3 : 1 3.7 : 1 3.1 : 1 2.8 :1
總人數
510 – 540
630 – 792
672 – 832
742 – 864
課程及
人數

(非高教)
證書/文憑/CPD/合作課程
1,000
證書/文憑/CPD/合作課程
1,200
證書/文憑/CPD/合作課程
1,500
證書/文憑/CPD/合作課程
1,800

2.2 通過素質評鑑,確保院校管治與課程品質達本地區與國際認可標準

到 2022 年 8 月前,學院已滿足第 17/2018 號行政法規【高等教育素質評鑑制度】對高等院校於第一周期完成 50% 課程審視的指標要求,並計劃在 2025 年前完成 100%課程審視的法定要求。學院將於 2023 年初邀請 QAA 進行院校認證,以確認學院管治與課程品質達本地區與國際認可標準。根據發展需要,是次認證申請衛生和福利兩個學科範疇,同時申辦哲學博士的課程認證,使護理學博士學歷層次具有自行開辦課程資格,並對原碩士課程 (MN)進行課程審視

2.3 發展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三結合

學院隨著研究產出增加及未來發展的需要,從過去 10 年定位為「教學為主、科研為輔」,調整為「教學為主、教研相長」的定位。本著教學、科研以及社會服務相結合的方針,借助科研管理暨發展部與護理及健康教研中心的合作,推動教學人員進行本土和粵港澳大灣區同業合作的研究,從制度層面完善人力配置,發展學院研究人員,協助推動研究產出,提升整體研究能力和學術影響力。利用相關研究成果開展循證的臨床與社區服務,和各層次課程的教學,培育人才回饋社會。因應澳門和學院發展需要,考慮將高等教育資 源更多投放在科研和社會服務,推動科研創新及產學研發展,以配合澳門高教發展新思路和大灣區規劃的澳門定位。

2.4 建設關懷與持續發展的校園 

為配合師生的教學研活動,第一階段校園爭取做到1.功能齊全;2.交通便利;3.資訊、通訊系統暢通;4.預留可持續發展的空間,使之成為一個關懷與持離島綜合體校園會作為一個永久校園的方向建設。為配合師生的教學研活動,第一階段校園爭取做到 1. 功能齊全;2. 交通便利;3. 資訊、通訊系統暢通;4. 預留可持續發展的空間。使之成為一個關懷與持續發展的校園。根據上述目標,建在離島醫院隔鄰和深合區附近的學院新校園,具備方便師生專業學習、學術交流和參與社會服務的外在條件。新校園將與醫院和鄰近社區緊密相連,並逐步推進「開放式」校園概念,保障學院與社區溝通和緊密合作。新校將持續優化,完善圖書館、資訊中心、專業才能培訓中心、護理實驗室、護理與健康教研中心、生命體驗館等教學設施的軟硬件建設和相關管理制度,建立相 關信息的數據庫,將各類管理的基礎數據納入信息系統平台,配合智慧校園的建設。新校園逐步實施電子化管理,對信息安全、房屋樓宇、公共設施、校區環境、園林綠化等實現管理方式的標準化,按照相關法規要求實施建設、維護和管理。目前百多名學生申請住宿舍。學院與暫時共用樓層的政府部門共同管理好大樓,部份公共設施由外判公司管理與維護。

2.5 加快區域合作與邁向國際化進程 

未來 5 至 10 年,在國家戰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推動下,學院將進一步深度發展粵澳合作,建設具本澳及鏡湖特色的護理與健康教研基地,推動跨地區未來 5 至 10 年,在國家戰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推動下,學院將進一步深度發展粵澳合作,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與學科優勢,建設具本澳及鏡湖特色的護理與健康教研基地,推動跨地區教研合作,開展與大灣區高校或各聯盟的合作研究項目,開展更多聯合開辦的高教課程及專業課程。在學士與碩士學位課程中,堅持重視學生英語的應用和水平的提升,籌備開辦全英語教學的健康服務碩士學位課程,吸引國際學生入讀,拓展國際生源。在學生及課程逐步增加的基礎上,大力推進國際交流合作,拓展與深化與原有合作機構的合作, 擴闊師生的國際化視野及跨文化溝通能力,提升學院的影響力及國際競爭力。

 
3. 八個範疇的目標與相應對策
學院根據上述五大發展策略,定出以下八個範疇的目標。
3.1 學術及專業發展
加強素質保證文化,全面推進評鑑制度,全面保障高等教育素質                                                             
爭取更多的辦學資源,提升學術影響力
發展特色的護理學學士學位教育,2023 年取得國家的專業認證
開展更高層次的研究生教育,主/合辦學位後課程,如博、碩士學位課程、證書及文憑課程等
根據學院學術及人才優勢,持續圍繞長者照護作爲發展的重點
發展網上教學及網上課程
促進高等教育與非高等教育課程的協同發展
至 2025 年,按照澳門高等教育法例要求完成素質評鑑工作
至 2025 年,將開辦 7-9 類課程,高教學生人數不少於 650 人,本科生與研究生的比例是 3.7:1
至 2030 年,高等教育課程共 12 類,學生人數不少於 800 人,本科生與研究生比例是 2.8:1

3.2 人員發展
全力培養具「從人到仁」素養,兼備專業和學術能力的多元化師資團隊                                                         
以三個研究組為基礎,培養學科帶頭人
培養擅長多專業教學的師資團隊
至 2023 年,教師達 43 名。建立從講師到教授不同職稱、全職與部份時間、博及碩士教師三個方面合理組合的團隊
至 25-26 學年,教授及副教授教教師比例從 30%增至約 37%,高級技職人員比例從現在 33%提升至 50%。聘用博士教師達 70%
至 2030 年,教職員人數及資歷將能按學生人數與課程發展而提升,博士教師比例高於 80%,接近亞洲地區一流大學的水平

3.3 研究發展
拓展學院的研究發展方向(三大範疇—成人與長者研究、兒青與社區、護理專業與護理教育),提升師資團隊學術水平,優化碩士課程、開設博士培養                          
開展高質量的研究項目,以促進服務質量和專業發展
利用研究成果的轉化以增加社會效益,至 25-26 學年,兩項產品成功申請專利,至 2030 年,再增三項產品成功申請專利
強化教研人員的研究與發表平臺,至 25-26 學年,60% 教師參與研究項目,30% 文章發表在護理或健康科學 Q1 期刊上,以增加研究產出的數量和質量
至 2030年,70% 教師參與研究項目,50% 以上文章發表在護理或健康科學 Q1 期刊上
推動研究成果成為相關健康政策的引領者(如長者健康、護理教育、生死教育等)
拓展社會上研究基金的支援,每年至少一個項目成功申請校外研究經費
推動及管理學院的學術出版
在健教中心下設立老齡健康研究中心 (The Center of Healthy Aging Studies),強化學院的優勢

3.4 學生發展,培養護理與健康科學人才
通過正式課程與非正式課程的融合,貫穿以人為中心理念,加強對世界的認識、對國家的認同、社會責任及護理才能與關懷能力的培育                                
為學生提供專業教育的同時,賦予全人教育和通識教育,讓學生成為具關懷能力和良好品格的護理人才,學士學位畢業生僱主問卷 "關懷" 及 "專業道德" 滿意度達 90% 及以上
讓學生在社會服務和實踐中學習專業知識,在身、心、社、靈方面得到全人發展
培養跨專業跨學科人才,與時代接軌,學以致用
培養學生應對澳門公開註冊考試與實習的能力,畢業生取得護士及專科護士資格考試及格率達 95% 及以上,並繼續維持
爭取更多社會資源,支持學生投身護理專業,就業率達 95% 及以上
讓境外學生適應校園與澳門本地的生活與學習

3.5 學術及專業支援
按課程及學生發展規劃,為不同專業和不同層次學生提供完善的學習環境和資源                                                                                          
按計劃建設離島醫療綜合體新校:
- 建設和發展生命體驗館
- 客觀結構性臨床考試中心 (OSCE)
- 籌建網上學苑
- 加強建設智慧校園
- 持續完善學院軟硬件,建設關懷安全健康環保的校園
按員工發展計劃,為在職醫護人員持續學習與進修提供支援
按學院財務計劃,加強對學院各項教研活動在成本效益上的計算,保證學院的營運經費可支援發展需要
至 2025 年,臨床教學基地由 29 個增加至 35 個;圖書館及教學設施設備的投入維持佔學院經費總支出的 5%
至 2030 年,圖書館及教學設施設備的投入增加佔學院經費總支出的 8%

3.6 擴大與優化生源
按計劃擴大及優化生源                                                                                  
維持合理和與本地同類學校相若的師生比例
2025 年,高教課程學生總人數不少於 650 人。高等教育課程學生總人數至 2030 年不少於 800 人
2025 年,非高等教育課程學生人數達 1,200 人。至 2030 年,非高等教育課程人數達 1,800 人
拓展中外多元化生源
各課程貫徹兩文三語作為教學語言的制度,加強護理學學士學位課程以及各個高教課程英語教學比例
加強與畢業生的追蹤聯繫與定期交流

3.7 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的結合
加強建設護理及健康教研中心,利用護理及健康教研中心平臺,和生命體驗館等設施,促進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的結合
利用「護理學學士學位課程」中的「解決問題、促進健康」PSBH項目以及各個教研活動作推動
運作與發展生命體驗館,支援各層次和各科目教學,逐步開展相關的社會服務
至 2025 年,推動兩個項目成功立項。25-30 年,五年中有三個項目申請到外界資助,並能成功立項
2025年,有 15 名教研人員擔任校外專業顧問或專業諮詢組織委會成員,至 2030 年人數達 20 名
與社區機構合作,在提供社會服務的過程中,進行教學與研究
利用新校的地緣優勢,推進與新社區或大灣區城市的合作

3.8 區域與國際合作
與簽約機構維持緊密聯繫和合作                                                                             
建構學生跨文化學習經驗
營造國際化學習環境
至 2030 年,在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具學院品牌的護理與健康教研基地共 2 個
至 2025 年境外生比例由 13% 提升至 15%。維持 100% 學士學生到中國內地臨床實習,實習時數由 20% 提升至 22%。10% 學士學生到台北、台中、花蓮、香港、新加坡、墨爾本、里斯本、科英布拉、比利時進行交流
至 2030 年招收 5 名國際學生,境外生比例達至 20%。100% 學士學生到中國內地臨床實習時數達 25%。15% 學士學生到台北、台中、花蓮、香港、新加坡、里斯本、科英布拉、比利時進行 2 週或以上臨床交流學習
 
4. 離島新校建設、學院財務管理與整體發展

學院配合澳門特區政府的施政方針,擴大規模以應付未來社會發展的需求。澳門特區政府出租離島醫療綜合體護理教學大樓,作為鏡湖慈善會屬下本學院進行高等院校活動場地,學院仍以鏡湖發祥地為永久校址,展望離島新校址能成為永久校園為立足點發展。離島醫療綜合體護理教學大樓其中數樓層為其他政府部門使用,學院可用面積是現時兩校舍總面積約 2 倍多,生均面積從舊校的 17.5 平方米增至 31.4 平方米,共設有 130 個男女學生宿位、12 間教師公寓。新校建設將體現護理關懷的特色,使整個校園都能體現「以人為本」、「安全健康」和「節能環保」、現代教育理念和資訊科技元素。由於新校址地處偏遠,為方便學生臨床實習與管理,在鏡湖醫院附近留用同安護理實驗室和部份宿舍。

學院日常財務管理方式是學院領導與校董會共管,向校董會主席/鏡湖慈善會負責,每年校董會委託核數師樓審核學院帳目。特區政府年度撥款一向是學院經費收入主要來源。 學院學費收入方面,隨著開辦的課程逐漸增加、學生人數增多及 21-22 學年起提高學費,藉此加大學院的財政收入。未來學院經費來源仍以特區政府年度撥款、學費收入、提供護理專業知識服務或出租財產所得為主,亦會致力於其他收入的籌措。

品格與才能並重
關懷與護理同行

聯絡我們
電話 : (853) 8295 6200
傳真 : (853) 2836 5204

離島醫療綜合體校址

澳門特別行政區路環離島醫院大馬路447號離島醫療綜合體-澳門鏡湖護理學院大樓

永久校址

澳門鏡湖馬路35號地下

官網instagram

掃描二維碼關注官方微信